碳權是什么?如何交易?碳權交易所是做什麼的?

Last Updated on 2023年9月22日 by Lens

碳市場和碳權交易已經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這個以碳定價為基礎的系統中,政府、企業和國際組織正在努力推動碳減排,同時為碳市場的發展提供支持。 本文將探討碳稅、碳費、碳權交易以及一個實際案例,展示了這些概念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影響氣候變遷應對和可持續發展。

碳權是什麼?

碳的有價化概念是環境保護和氣候變遷政策的重要一環,主要分為兩種模式,旨在控制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我們將逐一詳細介紹這兩種模式。

首先,我們來談談總量管制。 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提供了一個典型的範例。 在這種模式下,政府根據特定產業的需求和環境目標,設定了碳排放的上限額度。 這些額度以碳排放的單位,通常是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來表示。 企業必須確保其碳排放量不超過這個上限,否則將面臨罰款和其他制裁。

對於那些碳排放低於政府設定上限的企業來說,他們可以將剩餘的碳排放額度轉換成碳權。 這些碳權可以在碳交易市場上進行買賣,從而創造了一個市場機制,鼓勵企業之間分享減排的成本。 這也鼓勵了低排放企業的出現,因為它們可以從碳交易中獲益。

另一方面,對於那些碳排放超過上限額度的企業來說,他們必須在碳交易市場上購買額外的碳權,以彌補其超出的排放。 這為高排放企業提供了一個經濟激勵,鼓勵他們採取更多的減排措施,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碳的有價化是一種重要的工具,有助於實現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和減少。 通過設定碳排放上限額度並在碳交易市場上進行買賣,政府和企業可以合作減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同時促進經濟增長和永續發展。 这种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保护地球,减缓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碳排為什麼要收費?

碳排放為什麼需要收費?這個問題涉及到環境保護、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等重要議題。 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下為什麼碳排放的收費變得如此重要。

在過去,二氧化碳排放不需要付出直接的經濟成本,這導致了全球碳排放的不斷上升。 企業和個人可以隨意排放二氧化碳,而不必承擔任何經濟責任。 這種情況對於環境和氣候系統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導致氣溫升高、極端天氣事件增多以及生態系統受到破壞。

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認識到必須採取措施來控制碳排放,以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 這就引入了碳的有價化,也就是Carbon Pricing的概念。

Carbon Pricing意味著將碳排放與經濟聯繫起來。 這可以通過不同的機制來實現,如碳稅和碳市場。 下面是一些重要原因,解釋了為什麼要實施碳的有價化:

  • 鼓勵減排措施:
    • 通過向碳排放施加費用,企業和個人受到激勵,以採取減排措施來降低碳排放。 這可以包括改進能源效率、投資更清潔的能源來源或採取其他環保舉措。
  • 促進可持續發展:
    • 碳的有價化可以為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續技術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市場,從而鼓勵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這有助於推動經濟向更環保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 創造收入來源:
    • 碳收費可以成為政府的一種重要收入來源,這些資金可以用於支援環境專案、氣候適應措施和社會福利專案。
  • 減緩氣候變化:
    • 最重要的是,碳的有價化有助於降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化的速度,有助於保護地球和人類社會免受氣候災害的威脅。

碳排放的收費是一種關鍵策略,用於促使個人和企業更負責任地管理他們的碳排放,併為氣候行動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援。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保護我們的環境,確保可持續的未來。 從歐盟到臺灣,越來越多的地區正在認識到碳的有價化的重要性,並採取措施來實施這一原則。

碳費是什麼?誰要被收費?

碳費是一種與碳排放相關的費用,旨在對碳排放的企業和個人產生經濟激勵,以減少他們的碳足跡。 它是碳的有價化機制之一,通過向碳排放者徵收費用來促使他們減少排放,從而有助於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

在台灣,自2023年初起,政府已經對《氣候變遷因應法》進行了修正,以引入碳費的概念。 這個修法旨在更好地管理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 碳費的實施計劃預計將於2024年開始生效。

根據這一修法,首批將被徵收碳費的物件是那些年排放量高於2.5萬公噸的企業,這些企業被稱為碳排大戶。 總共有287家碳排大戶將是碳費的首批徵稅物件。 這意味著這些企業將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碳費,該費用將根據其排放量來計算。 這項政策的目標是鼓勵這些企業採取減排措施,以減少其碳排放,從而有助於降低臺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

碳費的收取是一項重要的政策舉措,可以幫助國家履行其減排承諾,同時也可以鼓勵企業採取更環保的做法,以推動可持續發展和降低碳足跡。 這一政策的實施是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積極回應,旨在建立一個更加環保和可持續的未來。

強制碳市場(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

強制碳市場,也稱為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認證排放減少),是一種在全球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背景下出現的重要機制。 不少國家和地區,包括歐盟各成員國以及紐西蘭等,已經採用了這種機制,以履行他們在巴黎協定和COP(締約國會議)中承諾的減排目標。 讓我們深入瞭解這一機制的運作方式以及對企業的影響。

在強制碳市場中,國內的溫室氣體排放受到總量管制(Cap and Trade)的限制。 這意味著各個產業的碳排放大戶被規定了最大的排放量上限。 對企業來說,這意味著以下關鍵點:

  • 排碳量受限: 企業的碳排放量受到明確的上限限制,這意味著它們不能無限制地排放溫室氣體。 這是為了確保國內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不超過既定的減排目標,以對抗氣候變化。
  • 努力減碳: 企業必須積極採取減排措施,以確保其碳排放低於政府為其設定的上限。 只有在達到這一目標后,企業才會擁有多餘的碳排放權(也稱為“碳權”),可以將其出售給其他企業或個人。
  • 超出上限的成本: 如果企業未能在年度內將其碳排放量控制在上限之內,它們將需要購買其他人手中的額外碳排放權,以彌補超出的排放量。 這對企業而言將產生額外的成本,從而提供了激勵,鼓勵它們採取更多減排措施,以降低其碳足跡。

強制碳市場的實施有助於確保國家在全球範圍內承擔了減排責任,並促使企業積極減少碳排放。 它是一種有效的工具,有助於降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化的速度,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機會,以更可持續和環保的方式運營。 通過這種機制,各國可以共同應對氣候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自願碳市場(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

自願碳市場是企業積極採取減排措施,如減少碳排放、採用可再生能源、進行森林植樹等自然碳吸收行動的機制。 企業在執行減排專案后,可以向國際減排驗證機構申請認證,以獲得碳權。 這是一種沒有上限和非強制性的體制,允許即使未受政府碳排放管制的企業也可以參與其中。

在自願碳市場中,企業自發採取減排措施,這些措施通常超出了法律法規要求的減排水準。 這些減排措施可以包括減少工業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採用清潔能源來供應電力、支援生態恢復專案以增加碳吸收能力等。 企業通過實施這些專案,將其減排成果認證后,獲得了所謂的碳權。

這種體制的特點包括:

  • 自願性:
    • 參與自願碳市場的企業是自發採取減排措施的,而不是出於法律義務。 這意味著這些企業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來決定如何減少碳排放。
  • 多樣性:
    • 自願碳市場鼓勵各種不同類型的減排措施,因此可以涵蓋多個行業和活動領域。 這有助於推動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 國際認證:
    • 為了獲得碳權,企業需要向國際減排驗證機構申請認證,以確保其減排項目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這增加了減排成果的可信度。

自願碳市場提供了一種靈活的機制,鼓勵企業在減排方面採取積極行動,無論是否受到政府的強制性規定。 這有助於推動全球減排努力,為減緩氣候變化做出貢獻,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機會,以更環保和可持續的方式經營。 這種市場機制強調了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經營的重要性。

國內減碳驗證機構名單(經行政院環保署認可):

  • SGS
  • BSI 臺灣
  • 台灣萊茵蘭TUV酒店
  • 必維國際檢驗集團認證

國際減碳驗證機構名單:

  • VCS(經驗證的碳標準)
  • 黃金認證Gold Standard
  • 聯合國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台灣碳權交易平台有哪些?

碳權交易平台在實施碳市場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而台灣碳權交易所是一個由國發會(國家發展委員會)與台灣證券交易所共同出資成立的機構。 這個交易所於8月7日正式掛牌運作,提供一系列碳市場相關業務,包括:

  • 國內碳權交易
    • 這部分涉及台灣國內的碳市場,企業可以在這裡參與碳權交易,購買或出售碳權以達到減排目標。 這將有助於國內企業更有效地管理其碳排放。
  • 國外碳權交易
    • 這涉及到國際碳市場,允許企業參與跨國碳交易。 企業可以在國際碳權交易所進行交易,以支援他們在全球範圍內的碳減排計畫。
  • 碳諮詢
    • 碳權交易所還提供碳諮詢服務,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和參與碳市場,並提供相應的建議和支援。

碳權交易所屬於自願碳市場,這意味著參與在此市場的企業是自願進行碳交易的,而不受政府的強制性規定。 此市場的實施有助於企業實現減排目標,同時還具有以下三大功能:

  • 補充性碳減排: 企業可以透過碳交易所購買碳權,用來抵銷其碳排放,降低被課徵的碳費金額。 這有助於企業在減排過程中降低財務負擔。
  • 環評承諾抵換: 對於需要在環評過程中提出碳減排承諾的業者,他們可以透過購買碳權來實現這些承諾,以完成環評要求。
  • 供應鏈要求的滿足: 符合產業供應鏈的要求,可以透過參與碳交易市場來實現自主要求,以確保供應鏈中的碳足跡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標準。

台灣碳權交易所的成立將有助於台灣企業更好地管理碳排放,推動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有助於推動國際碳市場的合作,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

種樹也可以換碳權?

種樹是一種有效的碳減排方法,因為樹木能夠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其儲存在樹體中,同時釋放出氧氣。 這個過程有助於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對抗氣候變化。

透過人為介入復育森林,可以將樹木吸取的二氧化碳量轉換為碳權,這是一種碳市場交易的方式。 不過,為了確保這些碳權的有效性和真實性,需要經過認證機制,以符合國際標準。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碳驗證標準:

  • 碳驗證標準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
    • VCS是一個廣泛接受的碳驗證標準,用於評估和認證碳減排項目,包括樹木種植和森林復育。 通過VCS認證的項目可以生成可交易的碳權,並參與碳市場。
  • 黃金標準GS(Gold Standard)
    • GS是一個更嚴格的碳驗證標準,強調碳減排項目的社會和環境效益,並確保其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貢獻。 通過GS認證的項目不僅可以生成碳權,還可以獲得GS的可持續發展認證。

在台灣,也有類似的碳權交易機制,例如環保署的造林抵換專案。 通過參與這些專案,企業或組織可以在境內實施樹木種植和森林復育項目,並獲得相應的碳權,以支持其減排目標。 這些碳權可以用於抵消企業的碳排放,降低其碳費成本,或用於符合特定環境和社會責任目標。

總之,種樹可以轉換為碳權,但需要符合認證標準,以確保碳減排項目的可持續性和有效性。 這種做法有助於推動生態保護、氣候變遷應對,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具體的方式,讓企業參與全球碳市場。

台灣成立碳權交易所的影響是什麼?

台灣成立碳權交易所對國內企業和整個產業生態系統帶來了重大影響,這些影響對於推動碳市場的發展和氣候變遷應對至關重要。

保障國內碳權市場

碳權交易所為國內企業引進國外碳權,增加了碳交易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這意味著企業可以更有信心地參與碳交易,因為他們可以在合規市場中進行碳權交易,並確保交易的合法性。

市場價格和價值的透明性

通過碳權交易所,整個產業或供應鏈能夠更清楚地了解碳價格和碳權價值。 這有助於企業更好地評估其減碳方案的投資價值,並在減排和投資決策中更具競爭力。

碳經濟發展

透過碳市場,台灣可以推動碳經濟的發展,吸引更多投資和創造就業機會,尤其是在氣候變遷應對和可持續發展領域。 碳市場將成為一個新興的經濟部門,有助於國內經濟的多樣性和增長。

排碳與資源分離

企業需要考慮如何實現其成長與排碳的分離,以及如何減少對有限資源的依賴。 碳權交易所的建立將推動企業更多地關注可持續性,並激發他們尋求更清潔和綠色的發展途徑。

人才培訓和教育

碳市場的興起將促使業界加強碳管理和諮詢方面的人才培訓和教育。 這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碳管理能力,並創造更多相關就業機會。

公部門的目標實現

對於政府機構來說,碳權交易所的成立為推動「總量管制交易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這將有助於實現政府的減排目標,並加強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合作。

總之,台灣碳權交易所的建立標誌著國內碳市場的蓬勃發展,對於推動碳經濟、氣候變遷應對和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它有助於形成一個更具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的經濟體系,同時也為台灣在全球碳市場中發揮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礎。

碳稅、碳費又是什麼?以價制量的碳定價設計

碳稅和碳費是以價格控制碳排放的政策工具,通常被歸類為「以價制量」的碳定價設計,以鼓勵企業和個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碳稅

碳稅是政府設定的稅金,根據企業或個人的碳排放量來收取。 政府以每噸碳排放的稅額為基準,向排放者徵收相應的稅款。 這種方式可以為政府提供額外的財政收入,並同時刺激排放者減少碳排放,因為他們希望減少稅款支出。 碳稅的一個優勢是簡單明瞭,但它可能對某些產業和家庭帶來經濟壓力,因此需要謹慎設計以減緩社會和經濟影響。

碳費

碳費是根據碳排放量而徵收的費用,與碳稅類似,但可能有不同的收費方式。 在台灣,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環保署執行碳費政策,對每年排放2.5萬噸碳以上的287家企業收取費用。 這些費用將專款專用,用於支持減碳措施和氣候變遷因應計畫,包括成立氣候基金和支持碳捕捉技術、氫能技術等發展項目。 碳費的收入用於直接支持減碳和氣候變遷應對,有助於確保資金用於可持續發展和環保措施。

總之,碳稅和碳費是兩種碳定價機制,它們通過價格激勵企業和個人減少碳排放,同時也提供了政府資金,以應對氣候變遷和支持可持續發展。 這些政策工具在碳減排策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實現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和減少目標。

碳權交易實例

碳權交易的實例展示了企業如何參與全球碳市場,以支持其減排和氣候變遷應對目標。 以下是一個實際案例:

奇美實業的碳權交易

奇美實業是台灣的一家企業,在2022年四月加入了新加坡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Climate Impact X(CIX)。 在該平台上,奇美實業購入了1萬噸碳權,這些碳權的來源是柬埔寨和祕魯的森林自然保育專案。 這筆交易使奇美實業成為首家在CIX平台完成碳權交易和抵換的台灣企業。

這個案例突顯了奇美實業的承諾,通過參與碳市場,支持全球碳減排項目,以抵消其自身的碳排放。 通過購買來自森林保育專案的碳權,奇美實業不僅有助於保護生態系統和森林,還有助於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這種參與碳市場的行為有助於企業實現其氣候目標,同時也強調了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

這樣的碳權交易案例不僅有助於企業履行其減排承諾,還為全球碳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實際支持,推動了更多的減排和氣候項目,以應對氣候變遷挑戰。 这也強調了碳市場的國際性,企業可以跨足國界參與全球碳交易,以實現可持續的環境和經濟目標。

碳權總結

碳稅和碳費是政府使用的工具,通過定價碳排放,鼓勵減排。 而碳權交易則為企業提供參與全球碳市場的機會,以支持減排和氣候項目。 奇美實業的案例展示了企業如何在碳市場中發揮作用,購買碳權來抵消其碳排放,同時支持生態保育和全球減排努力。 碳市場不僅為政府提供了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財政支持,還為企業提供了減排的激勵,並強調了全球氣候行動的重要性。 這種全球合作和市場機能將有助於實現全球氣候目標,應對氣候變遷挑戰。 因此,碳市場將繼續在全球氣候政策和經濟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